九合一選舉大翻盤,各方檢討甚多,莫衷一是。唯一清楚的是:人民對政府不滿,要求改變。
大家到底在不滿什麼?這可就說不清楚了。綠營有綠營的不滿,藍營有藍營的不滿,不藍不綠的,更加不滿。弱勢者當然不滿,既得利益者也不滿,環保人士不滿,勞工不滿,白領階層不滿,公務員不滿,企業界也不滿。反中的不滿,傾中的也不滿;年輕人不滿,壯年、老年人也不滿......滿坑滿谷的不滿,各自不同,甚至彼此衡突,結果卻有志一同:一起用選票、或不投票來教訓政府。
一個政府弄到這麼多人不滿,當然問題大了。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?
六年前。馬政府上台時,我就以父子騎驢的故事,指出台灣社會已長期陷入負面情緒,而且結構面處於「成事不足、敗事有餘」狀態,政府很容易陷入「怎麼做都錯」的無解困境。歷經六年,不幸言中。
因為在○八年之前,台灣已長達十餘年,處於動盪騷亂、方向不清的過渡期,體質衰弱、日趨沉淪,而且留下了甚多後遺症有待清理。當時的人心,動極思靜,期待政府端出牛肉來,所以才選出了馬英九,並且寄予厚望。
問題是,台灣當時的政治基本面,已處於動輒得咎的官不聊生狀態,經濟基本面更是支撐不足,根本不可能端出牛肉來。所以我才說,馬政府的挑戰,根本不是如何騎驢,而是如何讓路人不再指指點點。
要改變一個已經習於站在路邊指指點點的時代,談何容易?這是孟子所說。「徒善不足以為政,徒法不能以自行」的時代。單靠有善念、守規矩,是「不足」而且「不能」的,必須有大智慧、大能量者,才能扭轉整個時代。
我當時特別留意馬總統就任時說的一句話,他說用人必須「才德兼備」,然後又刻意補充了一句「德重於才」。聽到補充的這一句,我就知道要壞事,因為當今的台灣,並非太平盛世,有德無才者寸步難行。
更何況,經過六年的檢驗,我看到馬總統所謂的「德」不過是守規矩而已,所謂的「才」,不過是認真而已。這樣的「才德」,沒有能量扭轉人心,自然也就端不出牛肉,甚至無法說服人民,未來的牛肉在哪裡?
一言以蔽之,如今的台灣,身處困局,人心迷茫。突破困局的方法很多,但若不能扭轉人心,則哪裡也去不了,只能蹉跎沉淪。把台灣人的「心」找回來,才是為政者最重要的挑戰。這一點做不到,其他的,都不用談了,浪費時間而已。
商業周刊 金惟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