槓桿型、反向型 ETF,多空都能賺
隨著ETF逐漸蔚為投資潮流,商品種類也逐漸豐富,基本上,可以將目前國內ETF分成「現貨ETF」和「合成ETF」,同為ETF,兩者投資邏輯卻大異其趣。
「現貨ETF」是直接投資該標的指數成分證券現貨,以追蹤指數表現,相對單純,且若股票配息,投資人亦可每年領取股利,如台灣五十、FB(富邦)金融等,一向被視為「懶人投資」利器。
「合成ETF」則不直接投資於指數成分標的,而是買入衍生性金融工具來複製或模擬指數的報酬率。
以寶滬深為例,主要追蹤中國的滬深三百指數,但是並未直接持有其股票,而是投資由其他合格境外投資機構(QFII)發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AXP(China A-Shares Access Products,簡稱 CAAPs 或 AXP),但投資人可能暴露於其信用或流動性風險,也因為無直接持股,投資人不會領到股息。
合成ETF還可細分為不同的產品種類,寶滬深屬於「連結式ETF」,主要連結滬深三百指數的衍生性金融商品,另外還有「槓桿型ETF」、「反向型ETF」。
槓桿型為追蹤標的指數收益正向倍數的ETF,舉例來說,如槓桿倍數兩倍、指數上漲七%,該槓桿型ETF則上漲一四%。反之指數下跌七%,ETF則下跌一四%。
「槓桿型ETF」產品有像是分別追蹤台股、上證指數正向兩倍的 T50正2、FB上證2X。
「反向型ETF」則追蹤標的指數的反向表現,反向倍數一倍時,標的指數上漲七%,該ETF跌七%;指數若下跌七%,ETF則漲七%。 T50反1、FB上證反就分別反向追蹤台股、上證指數。
受惠於市場看好陸股走多頭,FB上證2X上市以來買氣頗熱,近兩個月以來,規模最高一度突破新台幣百億元。
後來陸股回檔,部分投資人憂心虧損加倍而縮手,截至一月底,規模小幅下滑至約新台幣九十六億元。但這也讓上證反向型ETF的規模更穩定成長,超過新台幣二十一億元。
商業周刊 1421 張舒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