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你是粗心的工作者嗎?或,你有粗心的部屬或同事嗎?

 

  你因為有粗心的同仁而常要幫他收拾善後嗎?同樣的問題,如果問當事人,他會因此感到困擾或抱歉嗎?我的觀察,當事人的心態多覺得這是小事。為何鑄錯者無所謂,旁人卻氣得牙癢癢?這是態度與認知落差所造成。

 

  有一天,我與一位主管討論人事案,需要同仁提供相關資料,幕僚提供的分析資料錯置欄位,馬上被這位眼尖的主管發現。這是不該出錯處,卻犯了致命之錯。我暗自慶幸及早發現,沒誤導稍後的決定。沒想到,這位同仁改回來的資料還是錯。一錯再錯,我們沒給他第三次機會。我不禁OS,這哪來的天兵?壓根沒認知到錯誤的影響。這只是粗心,還是根本無心,沒用大腦在工作。

 

  胡適先生的「差不多先生傳」正是諷刺此:「差不多先生在錢鋪做夥計,他也會寫,也會算,只是總不精細。十字常常寫成千字。掌櫃的生氣了。他只笑嘻嘻的賠小心道,千字比十字多一小撇,不是差不多嗎?」

 

  人,誰無粗心之時。關鍵在,是否大小事都粗心。有一些人雖迷糊,但大事從不離譜。若慣性粗心或關鍵時刻還出紕漏,譬如給錯數字、寫錯人名、張冠李戴......。這樣的人,在職場上是難被授予重任。將事情做正確,這是所有事情的基礎。沒有基礎能力者無法對品質負責、獨當一面。當然,更遑論卓越、創新。請問,錯誤的創意有何意義?

 

  「把事情做正確,很難嗎?」我百思不解。只要養成態度,事情出手前再檢查一次,不就解決。這是一念之間的要與不要、重視與不重視。怎會做不到?

 

  我發現一個現象,他們通常是「被寵壞」的部屬。一旦出錯,老有人幫他收拾善後,自己沒有真正痛到或付出代價。其背後通常有保母般的主管。這類習慣幫部屬收拾善後的主管,個性通常是有責任感或凡事親力親為。我要奉勸這類主管,改變管理方式。治本之道:授予方法後,要求限期改善。

 

  在限時改善期間不要插手,若無法改善,就放手或放棄。否則,不但內耗自己、組織資源,也間接剝奪一位「本該單飛卻始終無法單飛」的年輕人前程。

 

商業周刊 1414 王文靜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刀 的頭像
    小刀

    小刀的部落格

    小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